“她就像行走的文化使者。”2017级物流管理专业的王凡说。 在众多师生的眼里,李燕老师是一个外表优雅且内心丰富,一颦一笑都散发着古典文化魅力的人。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澳门游戏网站平台大全游戏网的她已来校工作十年,她秉持着“行高为师,德高为范”的信条一直奋斗在教学一线。先后获得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三全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
教学改革的探索者:务实创新,精益求精
入校工作以来,李燕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与学校的人文课程教学实际,先后开设有演讲与口才、公关礼仪等实用性极强的课程,也开设有古代文化名人导读、汉服齐胸襦裙制作、大学语文等文化韵味十足的公选课。近五年选课人数将近6000人,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燕姐的课十分抢手,选课次次要靠秒杀,刚来学校时一位学长和我说一定要选燕姐的课,不然会错过很多。大学四年,我几乎上完了燕姐所有的公选课程,还做了燕姐的助教,感觉自己十分幸运。”一位即将毕业的学生宋逸说。
在教学上,李燕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她认为老师需以“用户思维”对待自己的学生。她说:“我所有的教学工作都只有一个目标——不断改进学生课程的学习体验。”她喜欢将自己看作知识内容的提供者,而学生是用户,课程则是自己的产品。“产品好不好,用户说了算”——无论是让学生制订个人成长计划,设计课堂游戏,制订全方位考核方式,设置小组团战积分模式、课堂满意度问卷调查,升级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选拔和设置课堂助教、运营课程公众号……都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体验。
在李燕的课堂上,学生永远是主角,每个人都不可避免表现自己。不少学生都对李燕的汉服制作课充满兴趣和好奇,有位大一的学生说:“没来报到就在贴吧里看到学校有汉服制作课,感觉自己上了一个别人家的大学。”这门课开设之初,受到校内外媒体的关注,在学校掀起一股“穿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的热潮。学生们在亲手缝制汉服的过程中,砥砺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当课程结束的时候,每一位身穿汉服的同学就像一位文化使者,身体力行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为打造精品课程,李燕努力在科研上有所进步,她将公选课古代文化名人导读的讲义进行整理,出版为专著《今夜古人来——古代文化名人导读》,根据演讲与口才课程授课实践,合编十三五规划教材《实用口才教程》,并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此外,李燕与黄亚兰副教授合力打造的《求职礼仪与职场形象塑造》,获批成为首批湖北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此课程自上线以来,受到众多大学生的追捧,在爱课程等网络平台上助力数万大学生完成从校园到职场的顺利转变。
“我无时无刻不享受着我的事业带给我的快乐和满足感,能从事自己热爱的事业的人,是少数的幸运儿。”在李燕看来,教书育人,是最幸福的事情。她积极参加学校各类教学竞赛,以赛促教,在多个竞赛中均有所斩获。她向优秀同行虚心学习,认识自身的不足,从而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她经常和自己的学生聊天,在交流过程中了解他们的反馈,从而给学生带来更好的课堂体验。同为文化管理系的谭爱平老师说:“最佩服李燕老师对待教学的热情,永远只增不减。”
教育的陪伴者:文化育人,润物无声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在讲到晦涩难懂的易经,为了激发我们对易经的兴趣,理解经典,她给我们每个人轮流看手相,说得有理有据。很喜欢她的语文课,是她的幽默、认真、温柔打动了我们。”第十九届绿洲文学社社长李栋说。李燕始终相信“以文化人”的力量是伟大的,但是文化的传承绝不能以枯燥和单调形式开展,她教学生们“卜卦”,在课堂上举行诗词比赛,在学期末将学生的原创诗词作品整理成《诗意语文》诗集,让学生们能在水墨丹青里不断去探索,润物无声的让学生们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李燕都能让学生感受到绝对的尊重,她从不否定学生的想法,更多的是引导、是支持。“那时上她的古代文化名人导读课,发现我和她都很喜欢传统文化,十分聊得来。自此,教室中间第一排靠右边近走廊的位置成了我的专属座位。大学里,她给了我许多的鼓励,还指导我成立了学校创业团队汉家衣坊。”2013届生物工程专业校友洪伟讲述道。在李燕的指导下,洪伟创办了一个以汉服制作、租赁、传统文化周边文化产品开发的创业项目“汉家衣坊”。该项目在学校2016年金秋杯创业比赛中荣获二等奖。
图为李燕老师在汉服制作课上教学生们缝制汉服
李燕待人真诚和善,如沐春风。不少学生认为,她是语言得体、行为美丽的“活教材”。她一直秉承着教育根植于爱的理念,努力成为学生体验生活的陪伴者,人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领者,学生吐露心声时的倾听者,以及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沟通者。“我一直认为一个老师对一个学生的影响不仅仅在于课堂之内,而是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
有一次演讲与口才课期末考试,每个人轮流上台演讲。正值冬天,天寒地冻,她见旁边女同学面色紧张,衣着单薄,便借一个暖手宝递了过去,没想到这个细节竟令女同学潸然泪下。女同学在演讲时说:“从小到大我得到的家庭温暖不多,我也从没想过会被老师关注,就在刚刚老师把暖手宝给了我,我觉得很温暖……”这件事对李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她没有想到自己的小小举动会给自己的学生带来这么大的感动,这也更让她坚信了一个观点——身为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有温度的教育”。
为增强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李燕结合自身的优势,积极投身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她担任学校多个文化类社团指导老师,以各种传统节日为契机,引导学生社团大力开展端午祭、龙文化周、桃花文化节、中秋文化周等各种文化活动,大力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李燕克服困难,认真对待校园多处人文景观的文案设计,积极提交国学馆布局设计、室内装饰,五湖池长廊等文化方案设计,力求完美。国学馆投入使用之后,李燕多次完成接待任务,对外展示学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特色和亮点。
心灵的守护者:良师益友,一片丹心
一个好的老师往往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更是能在生活中为学生提供切实的帮助。李燕说:“我爱惜自己的职业,如同鸟儿爱惜自己的羽毛,我像一个知识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酣畅淋漓地策马扬鞭,我希望看到知识的边界,也希望永远看不到边界。”
李燕对待生活的态度、对待事情的认真总能在无形中感染自己的学生。她坚持每天读书、写作。为了使《演讲与口才》这门公选课更好地服务学生,她开了“好好说话天天向上”公众号,至今有原创文章一百余篇,推送内容有时是当天课程的主要内容,有时是对学生问题的解答,更多的是和学生分享演讲与沟通的实用技巧。
图为李燕老师身着汉服
李燕把教育的爱,倾注在学生身上,成为一个敏锐的倾听者。她能够耐心地倾听学生心底的声音,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对于绝大部分学生来说,李燕就是现实版的“知心姐姐”,是学生心灵的守护者。总不乏学生因恋爱、工作、生活上的事求助李燕,只因为“我想听听燕姐怎么看”。“燕姐的价值观超正,她让我懂得你对别人的好是有价值的,也鼓励我做一个行动派。”陈家辉说道。
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李燕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的位置,寻找另一个角色,同老师这个“职业”相比,李燕认为自己更愿意做一个陪伴者和见证者。她见证了课堂上完成人生第一次演讲的学生,做过了一对学生的证婚人,见证过从懦弱到勇敢、幼稚到成熟的青春……她希望自己是一个为学生开窗户的人,帮助学生打破认知的枷锁,展示更加广阔的世界。
“如果说大学生活有十分精彩,那么燕姐可以独占九分。”,“燕姐是那种能够透过知识传授精神力量的人,我给她的备注是‘我的苏格拉底’。”这些都是学生对李燕的评价。“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这是李燕对自己学生最真诚的告白。熟悉李燕的学生都知道,李燕最不喜欢学生说:“老师,你辛苦了。”因为,她觉得她得到的远比她收获得更多,又何谈“辛苦”二字?她始终认为,当一个人真正享受一份事业的时候,就如同身陷爱情,无论做什么都是心甘情愿。